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財富藝術 > 藝術品投資看成交數據不可信(參考) 2014-03-09
誕生在法國的世界著名藝術市場訊息公司Artprice日前宣佈,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總額再創新高,達到120.5億美元,中國仍稍稍超出美國,蟬聯最大買家,總額為40.78億美元。
乍聽是個挺好的消息,再想想,有點不對勁,好像數字低了許多。回頭再一查,果然,實際上早在年前,國內已經有一家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佈了2013年全年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為643.24億元,同比去年增加16.46%的消息。
法國公司的資料是40.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240多億元,而中國有關檢測機構的資料卻是643.24億元,兩者調查的是同一個時段、同一個領域的資料,結果卻天差地別。到底該信誰的?
通過調查發現,國內的監測資料來源於中國各藝術品拍賣公司公佈的每一場的成交額,而法國公司的資料來源似乎應該是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因為中拍協已經連續幾年發佈了中國藝術品行業經營狀況報告,其中就包含有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其公佈的2011至2013年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分別為553.53億元、279.28億元和313億元。對比法國公司曾公佈的2012年和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50.69億美元和40.78億美元,還是有些距離。問題出在哪里?
現在,國內版出現了兩個資料,一個是中拍協的,一個是某藝術監測機構的,兩者差異巨大。原因在於,前者統計的是各拍賣公司全年的成交額扣除了未結賬的部分後的成交資料,而後者並未扣除未付款部分。
那麼換句話說,國內版裏,中拍協的資料要接近真實許多。但是,拍賣市場上成交資料模糊性的原因,不光在於成交後未結賬,還有對倒式的假拍等,錢是付了,但卻是自己付給自己的,這能算成交嗎?但是面對這種成交資料,中拍協大概也是無可奈何的。
大家都十分關注藝術品的成交價格、成交數位,但這些資料背後的巨大模糊性,會讓我們對藝術市場的判斷失去價值。比如中拍協不久前公佈的中國十大藝術品拍賣公司的2013年成績,同比上升了13.19%,由此人們得出了歡欣鼓舞的結論,說市場回暖了;但根據法國公司的資料,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比2012年還下降了20%,能說回暖嗎?
談市場,說趨勢,首先要資料真實、準確,儘管對於模糊性巨大的藝術品行業來說,這只能是一種努力的方向而已。比如一級市場,你永遠只能靠畫廊、機構自覺報數位,這數位靠良心約束,有幾分真實可言?還有更多的中國畫家喜歡在家裏成交,官方能算得出交易額嗎?
某次藝術品交易會上,臨近結束那天總要向媒體彙報交易額,主辦方派了一個人,走到每家畫廊門口轉一下,問問成交數字,人家隨口說一個,匯總之後,就變成了這屆交易會的總成交數了。這樣的數字,你信嗎?
2014-03-03
----------------------------------
書畫投資門戶 只做有價值的藝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