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財富藝術 > 藝術品造假比制售假藥危害大 2014-03-22
名人書畫造假,古已有之。但是,隨著書畫收藏市場的升溫,銷售假字畫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並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業內人士指出,傳統文化街區、古玩市場、書畫藝術聚居區、舊貨市場、賓館飯店以及一些網路書畫銷售平臺,書畫產品魚龍混雜,假書畫交易集中。面對書畫造假猖獗卻沒得到有效治理的狀況,每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有藝術家呼籲制止這種行為。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雲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分別請他們就如何看待書畫造假等問題談了各自的看法。
楊飛雲:希望能通過法律的形式遏制書畫造假現狀
說到書畫造假,楊飛雲有些無奈,因為他本人就受到過侵權,甚至有時學生會突然找到他,告訴他又在什麼地方發現了一幅他的畫,但肯定不是真跡,找到一看,果然很差。楊飛雲說:“有的仿得簡直是個笑話,造假的人水準太低,買畫的人鑒別力也需要提高,起碼要讓專業人士或者是畫過畫的人去鑒定一下。有時一些小拍賣行賣的很多是假畫,而且模仿手法拙劣,甚至完全不像,卻標著我的名字。偶爾會找他們交涉,但根本不被搭理。網上也會出現很多假畫,我告知網站方面刪掉,但不知道為什麼對方就是不刪,有的畫甚至已經賣掉了。”
這樣的事情,有些讓藝術家哭笑不得,有些讓他們感到無能為力。所以在這次全國人大會議上,楊飛雲提了一個建議,希望能通過法律的形式遏制書畫造假現狀。他說:“國際上的情況我不是很瞭解,但中國的拍賣法中有一條是拍賣行不保真,這給造假者留了後路。打擊書畫造假,能不能從源頭上想想辦法?否則完全靠自覺、靠作者維權,或者依賴社會公德,都比較難解決。”
在楊飛雲看來,藝術品作為精神產品,是美感、情感、哲思的藝術綜合表現,如果大量假冒的、低級的文化產品充斥市場,其危害性比制售假藥、假食品還要嚴重,因為它損害的是人們的價值觀與審美標準。楊飛雲指出,人們吃了假藥、假食物,中了毒馬上就可以制止,但是藝術品造假,毒素是在無形中向社會蔓延,毒害的是社會的誠信、學術的標準與審美品格的追求。因此,假冒的文藝產品侵害的不單是知識產權,也不僅是一兩個藝術家的物質利益甚至個人名譽,或者是白白受損的藏家利益,而是對社會精神層面帶來的極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書畫市場上的造假現象,書畫家該採取怎樣的行動?曾經有這樣一段佳話,說的是凡有人拿著冒充的啟功先生的書法去請他鑒定,啟功先生一律詼諧地說:“這幅字比我寫得好。”對於書畫大家這種包容的態度,楊飛雲說,啟功先生深受中國儒家精神影響,他所展現的包容態度體現了中國文化包容性的一面,但也是無奈的說法,或許是從包容的角度使仿造者心生內疚,其中含有很深的批評,卻又不是針鋒相對的。
楊飛雲個人感覺,如果是學生以研究繪畫為目的以假亂真的臨摹,有明顯標示,這樣做是允許的。但如果署的是藝術家的名字,還臨摹得很差,這就完全是造假、欺騙。他說:“歐洲有很多摹本,標注很清楚,有的還帶有個人研習的風格,並不完全是原作複製,這樣的作品一樣有保存價值。又比如張大千就畫了很多可以亂真的石濤作品,有時甚至瞞過專家,他感到的是自己對崇拜的畫家學習研究所得的成就感。但是,如果是以賣畫為目的冒名頂替,這就變成了另一種性質。臨摹的底線是署名要清,如果有人喜歡,可以出售,但也僅僅可以包容到這一步。”
許江:全社會都要有對文化的敬意,只有這樣才會從根本上杜絕造假之風
在許江看來,現在中國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一個核心規律就是利益驅動,以逐利為目的,因此市場經濟帶來諸多盲區。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尤其要強調提高道德水準,要通過發現文化所包含的諸多優秀品質,宣導對文化應有的敬意,心中有了敬意,人們也就不敢輕易造假了。
許江說:“我比較反對用消費這個詞。因為文化不是用來消費而是用來欣賞的,文藝是沖著人心去的。到博物館看一幅畫,我不一定要擁有它,看了一眼,心裏就有了這幅畫,可能我的收穫比這幅畫的擁有者更多,所以文化不要輕言消費。我們敞開心扉去接受藝術品,讓一幅畫、一首音樂和一場演出同我們心靈一道提升。我覺得這是文化的內涵。”許江覺得,現在人們談文化消費太多,這本身也造成了制假售假的事端。面對書畫品造假問題,許江提出要從心靈入手,全社會都要有對文化的敬意,只有這樣才會從根本上杜絕造假之風。
許江指出,啟功先生的從容淡定值得人們提倡和欣賞,但也不能完全息事寧人,把這些不當一回事,因為這些醜陋現象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人心。他說:“希望今天的藝術家,首先自己不要逐利,畫真正好的藝術品,畫對得起歷史、對得起時代、對得起大眾,也對得起市場的藝術品。”
在假作品之外,許江還指出了一種造假現象,那就是過度包裝。在許江看來,藝術家不能輕易以大師自居,而應該站在藝術的高點來審視自己的創作,對藝術要精益求精,山外青山樓外樓,相對博大的歷史和浩瀚的世界,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實際都是很微末的。因此,藝術家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不斷學習,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左右,也不要因為市場的需求與哄抬就虛妄地覺得自己真就取得了多麼了不起的成就。現在很多藝術家喜歡做誇大宣傳、虛假包裝,假的東西自然會不脛而走。許江說:“我覺得今天講打假、講維權,首先對藝術家的創作要有尊敬,因為創造很難,模仿很容易。文藝界也應該形成良好的評論風氣,這種評論是鑒證,從真正的思想、歷史的角度來鑒證原創,給予歷史定位。”
2014-03-14中國藝術網 金濤